7月2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韩俊履新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后参加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在种业领域,本次发布会提出了如下相关内容:
-
大家很关注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今年夏粮又获得了丰收,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这几年我们下功夫抓大豆生产,大豆自给率两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
单产的提高对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超过90%。这两年农业农村部聚焦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实施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升。
-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办好14亿多人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件头等大事,耕地就那么多,所以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
从全球范围看,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我们绝对不能够落后。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
要聚焦高油高产大豆品种、智能高端农机等产业急需的短板弱项,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攻关。
-
要注重依托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农业的科技项目、重要创新平台,来培育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尤其是要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以下是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 韩俊: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今天出席发布会,也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这是我到农业农村部履新后参加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新闻媒体进行交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三农″领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持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我们全力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达到13908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大家很关注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今年夏粮又获得了丰收,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这几年我们下功夫抓大豆生产,大豆自给率两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等供给十分充裕,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我们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过渡期内我们持续保持帮扶工作和帮扶政策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有效运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着力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
我们全力改善农业科技装备设施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升。长江十年禁渔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向前。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坚持不懈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步开展。基本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现在我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用力做好农村″土特产″文章,加快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3年的2.81缩小到2.39。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实际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
回顾过去、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是喜人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抓好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
问: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农村改革是重要内容。请问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有哪些,将如何推进?
韩俊:谢谢您的提问,您提的这个问题各个方面都是高度关注的。我们知道,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我也是全程参加了三中全会。农业农村改革在全会的《决定》中占的分量是很重的,《决定》中专门有一章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主要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农村改革三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中国的改革发源于农村,农村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46个年头,这46个年头,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呢?就是形成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开启的″,″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政策上来讲是有明确要求的,有三个支柱性的政策。第一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第二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第三是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农村改革之初第一轮土地承包算起的话,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长达75年,这就体现了长久不变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落实好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农村最大的政策。今年,我们启动了二轮延包三个整省试点,这三个省份是我工作过的安徽,湖南和广西,现在其他的省份也在组织整县、整乡的试点,总的一个政策基调就是要坚持总体顺延,要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这个在政策上是非常明确的。下一步,还要继续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小农户能不能跟现代农业实现有效对接呢?是完全可以的。我前不久去河北调研,看到一个74岁的老太太,我问她家里还有地吗?她说还有6亩地。我说租出去了没有?她说没有。我说你74岁还能种地?她说请人帮着种,搞托管服务,所有环节都是请人帮着种。她算了一下,托管比出租一亩地还多赚200多块钱,她说我多赚1000多块钱,何乐而不为呢?就这么一个74岁的老太太,都可以在现代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把自家的地种好。所以说,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小农户也可以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土地流转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不得违背农民的意愿,不得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我们现在还明确要求,要严禁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者是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政绩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搞强迫命令。这是第一个重点领域。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定》专列一节叫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对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具体讲就是″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这是党中央明确的要求,要把″四个优先″落到具体的改革举措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将抓紧细化实化,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要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方面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受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政策。这方面要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现行政策是允许探索农民这″三权″自愿有偿退出办法的,但是一定要稳慎进行。以宅基地使用权的退出为例,总的政策基调是,出台这方面的有关政策一定要稳慎,不能刮风,花个几万块钱就彻底买断了,对农民的长远利益未必就是划算的,这方面一定要给农民留个后路,一定要为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宅基地的使用权在法律上界定的是非常清楚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说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我们的所有法律在这点上讲的是非常清楚的,政策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在这一点上,不能以任何形式开口子、搞变通,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和私人会馆,严格禁止给退休回乡干部职工分宅基地建房,要守好政策底线。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讲得非常明确,现行政策是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这方面各地可以积极探索,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请问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进展如何?下一步怎样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兴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刚才韩俊书记在介绍情况时也讲到了这方面大体的进展。对于这项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都非常关注。这些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到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面积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国家又大幅度提高了高标准农田的投入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刚才介绍的数据大家也会感觉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实是点多线长面广,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制度标准,狠抓任务落实,确保质量有保障。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我们将坚持″质量第一、量质并举″的工作导向,采取长牙带刺的硬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建设质量,真正做到建一亩成一亩。重点要从三方面用力:
一是全流程加强建设管理。要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布局,明确建设优先序,扎实做好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属地责任,严把选项、招标、建材、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质量关。
二是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近期,农业农村部将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通电、不通水、不好用等问题,组织各地开展排查,分类整改。今年我们还将在全国开展工程质量常态化随机抽测,对发现的问题责成当地坚决整改,并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是多举措强化建后管护。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推动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等前期阶段,就同步谋划管护主体、管护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真正把建后管护措施落下来,避免建后管护悬空甚至落空,扭转一些地方重建轻管的倾向,切实做到建得好、管得也要好。谢谢。
问:刚才开场的时候韩书记发布了一个好消息,就是今年夏粮的产量创了历史新高。我们想问一下,在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情况下,这样的丰收是如何实现的?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今年入夏以来,多地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涝灾害,这对秋粮是否有影响呢?我们还有什么样的保障和措施来努力完成今年全年的粮食丰收?
韩俊:谢谢你的提问。″三农″问题里,粮食问题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我们14多亿人的大国,饭碗必须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刚才我讲了,今年夏粮是增了72.5亿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是在近9年里夏粮增产幅度最大的,这对稳定物价、稳定老百姓的预期,作用是很明显的。今年夏粮能够获得丰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面积稳住了,这是增产的基础。面积稳不住,丰收的基础就没有。去年各地积极应对秋播的不利条件,实现了应种尽种。夏收小麦面积3.46亿亩,在历史高位上再增加47.5万亩,这也是很不容易的。第二个夏粮丰收的主因是单产提高了。现在农业增产主要是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要有良种,光有良种还不行,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要紧密结合,还得有好的政策,今年夏粮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了,也稳定了农民的预期。要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最终是体现在单产提高上。今年夏收小麦亩产提高了10公斤,增产幅度是2.6%,是近五年单产提高幅度最大的。我们测算了一下,单产的提高对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超过90%。这两年农业农村部聚焦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实施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比如说我们在小麦上集成推广深翻整地、播后镇压、水肥一体等关键技术,在关键农时我们全覆盖实施″一喷三防″,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夏收期间我们组织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跨地区作业,这是非常壮观的,增产、减损协同发力,才有了这样好的成果。我在省里工作,这一点我是感受很深的,省里的主要领导同志必须牢牢把粮食抓在手上,这些技术措施都得关心,这些措施到位了,它就会有好的结果。
夏粮实现了开门红,这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大头是在秋粮,秋粮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4。大家都很关心秋粮的形势,入夏以来南涝北旱,局部地区旱涝急转。我在安徽工作刚刚回到北京工作,安徽既有南方又有北方,一开始皖北旱得不得了,后来又涝,包括河南最近旱涝急转,一两天之间由旱变成了涝,这都常态化了。我们调度了一下,目前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是高于去年的,但是成灾面积同比减少600多万亩,根据我部农情调度,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作物长势也是总体正常的。媒体的朋友可能也关注到了,我是礼拜五上任的,礼拜六开了一天会,我礼拜天就去河北看旱情,接下来又到黑龙江看作物长势,河南最近灾情比较重,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河南,到受灾的地方去看,大力支持河南等地抗灾夺丰收。
大家知道,现在是″七下八上″防汛抗旱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也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将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我在部里讲,我们一定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尤其是要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对这些受灾的地区,需要采取的措施我们概括了一下,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有的地方路边、田边的排水沟都堵了,排不出去,现在我们在抓几个沟的治理,要让它畅通,水能够排出来,不排出来,玉米淹三天就活不了了;对受旱地块要想尽所有办法,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对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现在有生育期短的种子,如果粮食不行了,还可以种蔬菜作物,总之这个地不能荒了。要加快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现在我们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也包括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同志要下沉一线,要进村入户蹲点包片,要精准精细指导服务,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问:当前生猪养殖已经扭亏为盈,但是奶牛、肉牛的养殖还处于亏损状态。请问下半年的畜牧业生产和供应形势如何?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 王乐君: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肉蛋奶全面增产,刚才韩书记也讲到,今年肉蛋奶总体供给充裕。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同比增长0.6%、禽蛋产量增长2.7%、牛奶产量增长3.4%,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但价格整体低位运行。具体来说,生猪方面,在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的双重作用下,生猪产能高位回调,价格率先回升,生猪养殖目前也恢复了正常盈利。我们测算了一下,最近出栏一头生猪能够赚到400块钱。肉牛、奶牛的价格跌幅较大,上半年牛肉和生鲜乳的价格比分别下跌12.1%和12.5%,肉牛和奶牛的养殖陷入了亏损。
关于下半年走势。生猪方面,发展势头向好,产销两旺。这里有两组数据可以告诉大家。从能繁母猪看,6月份的存栏量4038万头,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5%,处在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从中大猪存栏看,6月末存栏量同比下降6.4%,但考虑到猪价回升后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加,市场供应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肉牛和奶牛方面,由于供应惯性增长,短期内价格还会在低位运行,养殖脱困难度较大,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
稳定畜牧业生产,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产能调控。目前生猪产能处在绿色合理区域,下一步要盯住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调控″总开关″,抓好产能调控和政策保障等配套措施,努力确保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
二是加强预警引导。紧盯能繁母猪、新生仔猪和中大猪数量等数据变化,引导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生猪,保证养殖收益″落袋为安″,防止过度压栏和集中出栏造成价格急涨或者急跌,特别是努力避免明年春节后消费淡季猪价的大幅下跌。对肉牛和奶牛,我们要引导养殖场户优化调整牛群结构,适度淘汰老龄和低产牛,使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更好匹配。
三是抓好纾困解难。指导各主产省落实好生鲜乳增量收购补贴和喷粉补贴等纾困措施,推广节本增效饲养模式。组织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粮改饲、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等政策,引导地方加大对养殖场户的信贷、保险方面的支持力度,防止过度淘汰能繁母牛。
四是防范重大疫病。落实和完善常态化防疫措施,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洪涝等灾后防疫,提前部署秋防工作,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底线。
五是提升产业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设施化、组织化、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和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养殖场户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深入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问:上个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最新部署,刚才韩书记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农业科技创新,所以我特别想就这方面进行提问,想请问农业农村部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何考虑?
张兴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关注。刚才韩书记在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讲到了这方面大的考虑和安排。实际上这些年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包括粮食生产,包括整个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科技的力量还在增长,整个发展的潜力,很大程度上也在科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办好14亿多人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件头等大事,耕地就那么多,所以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刚才韩书记也介绍道,目前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一线,我们的科技人员都在开展服务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整个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3.2%,这个数据比2012年大体上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实际上也是这些年我们粮食和农业能够稳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整体的科技水平与国际上先进水平比较,我们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从全球范围看,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我们绝对不能够落后。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一个是突出整体效能抓体系。现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今年年初,我们部里就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委员会,来集中力量推动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发挥好国家实验室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各层级的农业科研院所在全部整体工作格局当中到底是什么定位,科研机构、涉农大学、农业科技型企业到底在全局当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正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考核评价,来撬动推动各级各类创新主体各就各位、优势互补、同向发力,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着力提升整体效能,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第二个是突出产业应用导向抓创新。我们坚持科研命题要从产业中来,科研成果要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坚持面向产业征集需求、面向场景研究示范、面向用户评价验收,到底这个科研成果行不行,要回到产业当中去来评判,要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这样的现象。今年上半年,我们和中央部委单位一共17家,共同研究确定了401项科技需求,编制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项目申报指南,近期也会向社会公布。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科研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尤其是要聚焦高油高产大豆品种、智能高端农机等产业急需的短板弱项,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攻关。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非常注重用好包括中国科学院系统、教育系统、农业农村系统等各方面的优势力量,要把全国这个领域真正的优势力量集中起来,围绕主战场进行攻关,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个是突出″最后一公里″抓转化。努力打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这样一个全链条。改革提升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带动引领作用,完善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企业等开展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还有就是突出激发动力活力抓人才。健全人才激励评价机制,筛选一批农业科研单位,探索开展科研人才评价改革试点,要在农业领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农业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要注重依托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农业的科技项目、重要创新平台,来培育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尤其是要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谢谢。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请问今年以来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怎么样?各地如何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真正让农民有获得感?谢谢。韩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大家都知道,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我们概括为″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两确保″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刚才我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这两方面都作了一些介绍。″三提升″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强化″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大家都知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跑遍了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了省情、农情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在农口工作期间,多次到浙江调研考察″千万工程″实施的经验,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期间″千万工程″经验也逐步走向全国,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组织领导、财政保障、金融支持,大量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也是稳步提升,整个″三农″形势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成效,关键是要学习蕴含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特别是要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乡村振兴要贯穿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全过程,这个长效机制怎么建呢?我到部里工作以后也在下功夫深入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当前我们提出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抓好五个方面。
要集中力量办好办成一批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从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的抓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整体改善村容村貌。要加快补齐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农村供水等基础设施短板,这方面短板还是不少的,一些地方欠账还是很多的,要完善农村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
要聚焦产业就业发力促进农民增收。″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尤其是要下功夫发展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电商这就是新产业,现在网上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了。乡村民宿就是新产业新业态,我在安徽工作,去年安徽的民宿翻了一番,你到民宿看,出租民宿能赚点钱,你还要吃,吃赚的钱可能比住赚的钱还要多,走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味道好,还要买,一销二销加三销,农业综合效益就发挥出来了。所以,扩大农村内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新产业新业态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很多企业到农村去我们也是鼓励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旅游,但是要联农带农,要带着农民一块致富,而不是把农民挤出去,这是不符合要求的。总之我们要不断拓展农村的就业渠道、增收途径,促进农民收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推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要找准抓手载体务实推进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我们推广了一些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比如说积分制,现在全国搞积分制的农村很多,家里庭院很整洁可以打分,热心集体公益可以打分,婆媳关系好都可以打分,拿着这个积分可以去兑换生活必需品,有的还会扣分,农民说积分就是积德,这就是一种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还要发挥村规民约在弘扬公序良俗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着力整治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要由表及里培育文明乡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也就是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组织实施好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农民群众自发举办一些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振农民的精气神。
要以科学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规划、后建设,是浙江″千万工程″很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方面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特别是要切实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和实效,不一定每个村都编个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务实管用,以科学的规划塑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更向往。通过科学规划,把乡村的美丽特色风貌塑造出来。
问:前些年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我们也看到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变,请问目前农业绿色发展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深入推进?
张兴旺:谢谢你的提问。在这个季节我们到农村去走一走,就会感觉到绿色的力量和魅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农业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期间我们制定了首部农业绿色发展的专项规划,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都能感受到。一是耕地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全国耕地的平均等级达到了4.76,这比10年前提高了0.35个等级,相当于每亩提升了35公斤的粮食产能。二是农业用水更省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现在达到了0.57,比10年前提高了0.05,年节水能力超过了480亿立方米。三是肥药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更足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现在都超过了41%,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这几年稳定在80%以上。现在我们还在努力,可以说过去的生态包袱现在正在变为绿色的财富。四是优质农产品更多了,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了7.8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7%以上。五是资源损耗更少了,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逐步建立,特别是我们很多主产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这些年规模在明显扩大,所以蔬菜、水果这些鲜活农产品在保存、运输、储运上,整个的损耗现在大幅度降低,包括这样的季节到市场当中去购买去年的苹果,那都质量还不错,口味基本上跟去年的当季、旺季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这从一个层面体现了我们绿色发展的成果,在生活当中我们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擦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重点是要抓好″四化″:
资源利用要集约化。重点是地和水。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用地养地结合,抓好退化耕地的治理,推进农艺节水、品种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投入品减量化。重点是化肥和农药。现在有的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肥大药的现象,要实施科学施肥增效行动,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现减量增效,比如病虫害统防统治、使用无人机飞防,对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废弃物要资源化。重点是秸秆、畜禽粪污和地膜。因地制宜发展猪-沼-果、稻渔等绿色种养模式,探索建立粪肥使用激励机制,推动低成本就地就近利用,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有序推进秸秆的科学还田、高效离田,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处置,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产业链条要低碳化。重点是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依托我们正在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一些重大的项目为载体,引领带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问: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过渡期的第4年,请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得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韩俊: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怎么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这项工作会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明确,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设定了五年过渡期,今年是第四年,明年是第五年了。三年多来,我们保持帮扶责任、政策投入、区域协作、工作体系总体稳定,各方面协同发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现在全国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连续3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因为现在这些脱贫的人口最重要的收入还是靠打工,在本地打工和外出打工,打工一定要稳住,现在是稳住了。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是14051元,到2023年已经增加到16396元,增速持续超过了全国农民增长的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达到了3274万人,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现在到脱贫地区去看,这些年以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包括在过渡期,基础设施改善是很大的,村庄的面貌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安徽的金寨县随便看,很难想象过去有多贫困,现在老百姓日子过得很好。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刚才讲过,这五年过渡期明年就到期了,现在大家很关心,到期以后怎么办呢?二十届三中全会讲得很明确,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现在我们还正在研究五年过渡期到期了,这个政策怎么衔接,有一点我想是非常明确的,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兜底式帮扶、开发式帮扶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有丝毫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必须长久、永久坚守下去。要守住这个底线,对低收入人口,对欠发达地区这些兜底式帮扶、开发式帮扶不能有削弱,政策不能退出,还得增加,工作力度还得继续增加。
下一步,我们将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想更多办法,让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成效更可持续。我们将健全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点是把好两头、抓好″一进一出″。″进″,就是加快建立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识别的效率,这方面可以更好地用一些大数据,减轻基层负担。″出″就是要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的风险,精准落实一些帮扶措施,这些帮扶措施有些是兜底式的,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必须要兜住这个底,有劳动能力的就要通过开发式帮扶措施,让他就业创业、发展生产等,增加收入。总之,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已有60.4%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风险,其余的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今年新识别的48万人也得到了针对性的帮扶。下一步,还要抓紧研究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我们将持续发力强化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产业方面,保持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要稳定在60%以上,根据脱贫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就业方面,目前务工收入占到脱贫群众收入的68.7%,这方面要用好劳务协作、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千方百计拓展脱贫人口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确保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我们将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5万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上不掉队、赶上来,能够共享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发展成果。
来源: 公众号:智种网NOVO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