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农药进出口管理,促进我国农药进出口行业健康发展,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于3月16日在南京召开了农药进出口管理工作座谈会。来自上海、杭州、深圳海关、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东和广西农药检定所负责人,以及部分农药企业主管进出口管理的代表近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叶贵标处长主持,江苏省农林厅徐惠中厅长致词,介绍了江苏省农业与农药生产情况,全省有农药企业300多家,4000多个产品,40多万吨产量,约占全国1/4,其中29万吨出口,约占全国1/3,是农药生产大省。
海关总署周亚菡通报了2008年农药进出口监管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贸依存度加大;当前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美国购买国货刺激国内经济;而且国际上有许多措施是针对中国的,如欧盟对中国钢材增加关税,印度对中国玩具增加关税等;刚刚召开的“两会”要求保持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清理整顿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当时针对两防(即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出台的相关政策要调整。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周亚菡提出了三点想法,一是推动立法工作,联合农业等相关部门对九七年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就农药进出口出台相关规定;二是农药进出口登记管理,争取年内与农业部药检所合作,推进数据联网核查工作,与税务、质检总局的数据联网已经完成;三是实施分类管理原则,对守法企业给予通关便利,对通关过程中有违法行为不良记录的则要降低通关级别,并且适当采用“黑名单”做法,加强联合执法力度。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顾宝根副所长的讲话,首先介绍了召开座谈会的背景,我国农药生产达到170万吨,出口100万吨,占58.8%,农药出口已成为半壁江山。但是农药管理在进出口方面相对滞后,行业内部也存在问题,秩序混乱,价格恶性竞争,走私依然存在,假冒证件行为比较猖獗,同时监管还跟不上进出口发展的需要。
关于农药登记管理情况,顾所长指出,去年是农药管理年,临时登记转正式登记、标签重新核准、取消商品名称、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管理、新的登记资料要求、老产品清理工作等六项新规是管理年的工作核心,应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成效是显著的。一是农药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扭转,2007年临时登记占82%,正式登记品种仅占18%,2008年正式登记品种占57.1%,预计今年6月底正式登记比例提高到80%;二是农药名称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性好转,从2.7万个登记品种1.6万个名称缩减到1700个名称,是过去名称数量的1/10左右,“一药多名”现象得到纠正;三是产品标签得到全面规范,内容、格式统一,安全间隔期标注率由20%上升到99%,农药安全注意事项得到完善;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保障,取消了三氮核苷酸等10多个品种登记,限制了丁硫克百威、乙酰甲胺磷等使用范围,矿物油登记管理要求也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取消氟虫腈在水稻上的登记等;五是农药行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关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顾所长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严格登记制度,推动行业升级换代,贯彻落实“六项新规”,提高管理水平。对老的正式登记品种要补做相关残留和毒理学试验,也可以走“综合报告”的路子,而且要把着重点放在“综合报告”上,确保老品种正式登记续展正常进行。引进GLP和风险评审制度,通过试验结果淘汰一些高毒和有风险的品种。二是要强化监管,规范行业秩序,今年是农药市场监管年,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尤其是小麦、水稻用药品种的综合检查,组织开展全国农药市场执法交叉检查,组织联合执法,开展大案要案查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要优化服务,构建和谐监管体系,既要严格依法行政,部所正在制订农药登记评审制度,力求公开透明、公正;又要实事求是,考量到执法的现实性与科学性,如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946号公告是要对所有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实施梯度管理,农业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第1158号公告,则对阿维菌素等47个农药品种的单制剂产品部分有效成分含量做出规定,这样细化分期分批进行落实,避免了企业无所适从。要扩大政务公开,构建政务平台,去年公开了农药电子信息查询系统,有23个项目可查,将来还要构建监督平台。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咨询服务手段和方式,进出口方面尤其要提供服务,至少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支持。五是要扶持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办事效率,改进部省一体化登记管理机制,探索网上电子申报,包括农药登记和农药进出口。目前CHD登记已经取消,但要科学合理地解决境外使用产品的登记管理问题。六是要推进登记互认和资料共享,最好是认可我国的登记,但进口国对我们有疑虑,至少争取认可我国实验室做的毒理学和环境试验资料,因为这些试验要花二年时间,国内经费就100万元以上。
关于农药进出口情况,2008年农药出口价格比2007年增长近1倍,上半年大幅增长,下半年有所回落,总体上出口持续增长,进口持续下降。一是出口强劲增长,出口金额攀升,出口100.67万吨,占总量的58.%,比2007年增长17%;出口交货额64.98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63.21%;但去年9~11月份出口出现下降,12月出口复苏。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1~2月份出口下降20%,但是农药出口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7%,说明农药的刚性需求。全球520亿美元销售额,我国占1/8。二是进口农药持续下降,金额小幅下降。2008年进口3.83万吨,同比下降25%,金额2.07亿美元,同比下降20.6%,原因是竞争激烈和本地化生产。尽管如此,国内生产的外国品种比国内产品价格高20%。三是出口品种集中,以除草剂为主,占出口量的73.2%,杀虫剂占17.3%,杀菌剂占9.5%;而且大宗品种出口增多,草甘膦、莠去津、百草枯等除草剂占51%,吡虫啉等五个杀虫剂占9.6%,多菌灵等四个杀菌剂占5.2%,12个品种占出口总量的65.8%。另一个特点是去年原药出口增多,达61.97万吨。四是出口国家平稳,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63个,巴勒斯坦90%、菲律宾80%、泰国50%~60%的农药来自我国,但主要出口地区分化,主要是向东南亚出口下降,而对美国、阿根廷、巴西、澳洲等国家出口有较大增长,说明发达国家对我国农药的认可,主要是质量提高和价格优势。
在农药进出口管理方面,一是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办理进出口登记证明,由海关监管,2008年开出了4085份境外登记证明、230多份禁限用答复,与巴勒斯坦、印度等国家交换了786个产品登记信息,阻止了203项未登记产品进出口。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与澳洲、黎巴嫩、泰国等合作,对732个产品国内登记情况进行确认,取消了320多个品种境外登记,打击非法出口。三是与海关联合打假,严肃查处了3起2家企业伪造登记情况证明的事件,今后要采用电子通报,实行黑名单制度,至少停办一些企业的出口证明。四是增强政府职能,公开审批,在进出口服务系统上可以查到具体的相关信息。
在农药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境外违法现象严重,与澳洲、黎巴嫩、泰国等核实,70%的产品在境外登记不合法,主要是伪造登记证,非法委托加工产品,形势严峻,今年黎巴嫩、泰国、巴勒斯坦等对中国产品的登记要全部进行重新登记。二是国外对于中国农药质量的负面报道增多,这里面不排除有国外大公司的操作,对个别案例炒作。三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恶性竞争。四是进出口方式单一,贴牌出口为主,境外经销商登记为主,国内企业在境外没有自主品牌,价格低利润薄,大钱还是别人挣。
座谈会上,新安化工、江山股份等生产企业,以及部分海关和药检所的代表交流了农药进出口方面的情况、意见和建议。一是当前农药出口退税率不一致,原药退税9%,制剂退税5%,税率差4个百分点,导致部分企业制剂产品以原药报关,建议税率一致;二是建议尽快开通农药进出口网上申报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人员及费用负担;三是建议海关总署尽快推进与药检所的数据联网核查,从根本上杜绝假冒证件现象;四是建议加大力度推进GLP实验室认证,在国家间登记互认和资料共享上有所突破,帮助企业在境外登记;五是建议解决境外使用产品的登记问题要慎重,至少要有工信部农药定点企业资质和有该品种环评批复。农业部产业与法规司的冯慧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