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召开《鹿特丹公约》履约座谈会
12月18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山东济南中豪大酒店召开了“《鹿特丹公约》履约座谈会”,会议由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部药检所、山东省农业厅、省药检所以及23家企业的35个代表。座谈会由部药检所进出口处叶贵标处长主持,顾宝根副所长就履行《鹿特丹公约》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占祥副厅长则介绍了山东省的农药使用情况。
部药检所进出口处宋俊华介绍了《鹿特丹公约》及我国履约情况。《鹿特丹公约》已有73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公约,并于2005年6月20日正式生效。我国积极参与鹿特丹公约的制订、讨论和落实。本次会议讨论的甲草胺,将于2011年3月份的会议上被正式列入PIC公约。甲草胺被列入的原因是有致癌风险,以及存在替代物异丙甲草胺。
据了解,我国甲草胺原药登记企业有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兴农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等6家,甲草胺乳油登记企业有广州农药厂塞坝口分装厂、河南金田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枣阳天燕化工有限公司、湖北旺世化工有限公司、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化集团农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宜兴兴农化工制品有限公司、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山东东营胜利绿野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青岛富尔农艺生化有限公司、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农化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等18家。2009年1~9月份,甲草胺出口598吨,出口额为163万美元,出口农药中排名175位,在出口农药中的占比为0.05%;2008年出口1366吨,出口额为454万美元,出口农药中排名136位,在出口农药中的占比为0.07%。此外,2009年1~9月份,甲草胺进口原药135吨。可见,甲草胺的生产企业及进出口量都不大,加上国内甲草胺原药生产企业也有转产异丙甲草胺的。异丙甲草胺的价格比甲草胺高约2000~3000元/吨,且其活性要高些。因此,甲草胺列入PIC公约对我国农药企业或整个农药行业的影响不大。
座谈会上,吴厚斌副处长还通报了2009年1~9月份我国农药进出口情况。1~9月份农药进出口总额35.08亿美元,同比下降37.9%;其中出口额32.15亿美元,同比下降40.5%,进口额2.95亿美元,同比上升15.7%;农药贸易顺差29.18亿美元,同比下降43.2%。农药进出口总量81.62万吨,其中出口量78.39万吨,同比下降3.5%;进口量3.23万吨,同比上升3.4%。农药出口均价为4095美元/吨,同比下降26.3%;进口均价为8832美元/吨,同比上升11.9%。
2009年1~9月份农药出口品种有389个,其中杀虫剂150个,除草剂120个,杀菌剂91个;其中农药原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同比下降43.2%;农药制剂出口额为10.94亿美元,同比下降34.1%。农药出口量最大的前5个品种依次是草甘膦、百草枯、吡虫林、2,4-D和百菌清,其中草甘膦出口量为26.86万吨,同比下降14.89%;出口额为9.18亿美元,同比下降65.84%。此外,农药出口在美国量升价降,巴西量升价升,泰国量升价降,印度量升价降,阿根廷量降价降。
农药出口量尤其是出口额下降的原因: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产能过剩。以草甘膦为例,2005年登记的企业有27家,2006年增加4家,2007年增加11家,2008年增加37家,2009增加40家,现共有119家。2005年草甘膦产能为18万吨,2006年产能为30万吨,2007年产能为40万吨,2008年产能为60万吨。另一方面,2009年1~9月份,草甘膦原药出口为17.86万吨,同比增加1.70%;草甘膦制剂出口为17.6万吨,同比增加25.98%。表明出口量并未减少,但价格一落千丈。三是出口秩序混乱。2008年登记的出口企业有1200家,但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仅9家,3000万美元的仅48家,10万美元的有400家,出口在5批次以下的就有400多家。部分进出口企业缺乏诚信,以化工品名义出口农药或采购非法生产企业的农药等非法进出口的行为时有发生。
此外,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李茂和山东华阳股份有限公司宋东升分别介绍了硫丹和涕灭威在我国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各参会企业代表就《鹿特丹公约》的履行交流了有关看法和建议。(杜辉、戴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