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协会 


 
  行业动态
  会员信息
用 户:
密 码:
 
行业动态  

 
无证排污或面临史上最严处罚,以天计算每日最高罚5万
发布人:江山化工  发布时间:2018-11-19 9:16:21  浏览次数:445
无证排污,或面临史上最为严厉的处罚。按照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对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无证排污的处罚以天计算,每日罚款最低5000元,最高5万元。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目前,《条例》已获生态环境部部长专题会原则审议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法律责任一章的规定有23条之多,从无证排污、违反排放口规范化要求、超浓度超总量、违反管理要求排污、违反监测设施要求、违反自行监测要求、违反预处理要求、违反台账记录、违反执行报告、违反信息公开等排污许可证要求,到逃避监管、不配合检查、材料弄虚作假、证书管理不善和未按时变更等违法情形,法制责任一章都有明确处罚规定。
 
排污许可实施两年但缺法规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它标志着我国排污许可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生态环境部出台《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建成了全国统一的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各地基本完成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等15 个行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总体上看,排污许可制定位未在法律法规层面理顺明确,按证监管执法体系尚未建立,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现象普遍存在。”生态环境部认为,现行法律未明确排污单位法律责任,制约了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制定法规进一步完善。
 
这位负责人说,这也是起草的《条例》的最根本原因。
 
提出建立“一证式”管理模式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吸纳相关部门、地方及专家意见基础上,形成了目前的《条例》征求意见稿。
 
按照《条例》要求,我国将建立“一证式”管理模式。“落实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为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的依据。”据生态环境部介绍,《条例》衔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融合总量控制制度,有机衔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环境保护税征收、污染物总量考核等工作提供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一证式”管理。同时,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
 
这位负责人说,《条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规定了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要通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依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改善环境质量。此外,《条例》要求严格落实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排污单位的法律责任最重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条例》的法律责任涉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排污单位、第三方技术机构等。其中,排法单位的法律责任规定多达近20项。从法律责任整个章节看,无证排污是重点打出的行为。
 
依法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但未申请或者申请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申请延续排污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注销、吊销排污许可证后仍排放污染物的;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仍排放污染物的。以上这些情形实际上都是无证排法行为,对于这样的行为,《条例》明确规定严厉打击。
 
其中,对于无证排污行为中的重点管理排污单位,按照《条例》第61条规定,在由设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污或停产整治的同时,将处以每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条例》要求,应当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停业、关闭。
 
对于超过许可排放浓度、超过许可排放量排放污染物的;未按照要求防治无组织排放的;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未按照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的;未按照规定进行水污染物预处理,向集中处理设施排放不符合处理工艺要求的污染物的等可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或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逃避监管,其中包括偷排;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条例》提出,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的同时,可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对材料弄虚作假行为处罚力度也很大。《条例》说,排污单位以隐瞒、提供虚假材料、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排污许可证,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并处二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罚款。
 
除了行政处罚外,《条例》还提出了刑事处罚的情形。《条例》说,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予以处罚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要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对于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条例》说,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以十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从事第四十六条规定业务,并处五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打印   关闭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中国氯碱网 中国农资人论坛 第九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丸宏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丰田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市龙灯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同济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润鸿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南通宏洋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派斯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正达农化有限公司 南通利华农化有限公司 南通神雨绿色药业有限公司 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新华农药有限公司 海门市江乐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宝叶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金陵农化有限公司
南通南沈植保科技开发公司 江苏侨基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 迈克斯(如东)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市嘉禾化工有限公司(海门) 南通维立科化工有限公司 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化学化学院
南通职业大学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通市植保站
南通市质量监督检验所      

南通市农药协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41789号